黄体囊肿

黄体囊肿

概述:妊娠妇女有形成黄体囊肿的倾向。正常和妊娠期黄体直径小于2cm,若黄体直径达2~3cm,称囊状黄体;直径大于3cm,则称黄体囊肿。当囊状黄体或黄体囊肿退变时,转变为玻璃样变的结缔组织,但仍保持囊腔及囊腔内液体,其直径在2~3cm,称囊状白体。直径大于3cm称白体囊肿。

流行病学

流行病学:黄体囊肿多发生于生育年龄的妇女,但也见报道发生在12岁少女的第1次月经前和52岁妇女的末次月经后第6个月。

病因

病因:黄体囊肿其发病因素为:①供应黄体的血管、淋巴系统发生了紊乱;②黄体在其血管形成期出血过多,尤见于有凝血障碍的妇女,因黄体出血过多形成黄体血肿,待血液吸收后清液滞留于黄体腔内,使黄体直径增大;③垂体促性腺激素过度分泌,促使黄体过度发育。

发病机制

发病机制:
    1.肉眼形态  黄体囊肿为发生于单侧卵巢的孤立性囊肿,表面光滑,呈琥珀色,直径很少大于4cm,罕见超过8cm。但文献曾有报道达11cm。单房性,壁薄,半透明。切面可见中央腔内含有淡黄色、嗜红色液体或凝血块,囊壁部分或全部为黄色,有时卷曲成花环状。
    2.组织形态  囊腔面贴附有薄层机化的纤维组织,囊壁内层为数层黄素化颗粒细胞,胞质内含嗜酸性颗粒。卵泡膜细胞呈楔形插入其中,细胞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。最终黄体囊肿退变,仅留下1~2层细胞。

临床表现

临床表现:黄体囊肿在一般情况下无临床意义,囊肿可自行退化。病人常诉月经延迟,妇科检查可扪及一侧附件增大。Hallatt曾报道过173例黄体破裂,其中发生于黄体囊肿者占78%。有凝血障碍的妇女易发生黄体囊肿破裂,Lamb曾遇到一妇女发生4次黄体囊肿破裂。

并发症

并发症:囊肿破裂则引发急腹症。

实验室检查

实验室检查:血液凝血系统的检查。肿瘤标志物检查。

其他辅助检查

其他辅助检查:腹腔镜检查、组织病理学检查。

诊断

诊断:可根据临床表现、症状及以上相关检查做出诊断。

鉴别诊断

鉴别诊断:
    1.妊娠黄体  妊娠黄体直径小于2cm,囊壁颗粒细胞增生,黄素化,中央无囊腔,囊壁全部卷曲成花环状,尿HCG测定阳性等为鉴别依据。
    2.异位妊娠  黄体囊肿破裂引发的急腹症易误诊为异位妊娠,前者HCG阴性,出血量较异位妊娠少,且无反复出血。

治疗

治疗:无临床症状时无需处理,多数可自行消退。若发生破裂,可行卵巢楔形切除或卵巢修补术。

预后

预后:无明显不良预后。

预防

预防:积极治疗并发症,防止发生意外情况、做好随访。

轻触这里
关闭目录

目录

Copyrights 2005-2022 导医网 版权所有